荐书《饮食滋味》第八篇: 总感觉到饿?那你需要调脾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DQmUVoPXH344oDuT4j2L8LjejK8dRheMwgsULVYSmQePHzA.png
图:https://www.amazon.cn

日常生活中大家提到脾的时候很少单独说脾如何如何,而喜欢说脾胃。去看医生,甚至西医也会这样说:“你的脾胃受到损伤了”。脾胃就像是分不开的两兄弟。在中医上来讲,脾胃分别指的是脾经和胃经。《黄帝内经·素问》里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我们怎么来理解呢?就是人需要通过饮食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能量,而将饮食转化为能量的器官就是脾胃,在脾胃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完成生化气血的工作。因此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现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食物也处于极大丰盛的时代,想吃什么应有尽有,所以肥胖的人很多,尤其是大腹便便的人特别多,有些人吃什么都长肉,就像他们自己形容的喝水都会胖。如果你不仅大腹便便的,而且还经常肠鸣、腹泻,吃什么进去,都没消化就拉出来,那你可能是脾实病;而如果你总是感觉饿,总觉得肠胃里空空的,人也很懒,不想动,吹了凉风或者空调房里呆久了就拉肚子,那你多半是脾气虚,阳气不足。那就必须要调理了。

调理脾的原则,在《辅行诀》里提到“脾德在缓”因此需要“以甘补之,辛泻之”。当身体出现脾实病的时候,脾胃寒湿,浊气很重,那就需要用辛热的药来吸收身体里的阴寒和浊湿之气,那就要用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组成的四逆汤来泻脾。

那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脾虚,吃东西不消化,吃了就吐,身体也感觉很沉、没力气,或者是老是觉得饿,腿肚子也容易转筋,那就甘味的药党参来做君药了,而配伍的臣药甘草,味道是甜的,但全是甘甜的也不行,甜的多了伤肾,所以还需要配上干姜和苦味的白术来补肾。

所以在中医药的组方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虚证需要补的同时也会考虑说不能补过头,需要用佐药或者使药来调和君药与臣药,达到阴阳平衡。实证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中医的辩证论治。就好比说家里的孩子犯了错,我们需要批评,让他意识到错误,但也不能太过,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并且批评的同时也需要鼓励,不能让孩子被批评得没有了自信心。

————————————

原书金句:“治病的时候,不仅要分清患者得的是什么病,而且还要把握好药的用量。”

————————————

荐书:《饮食滋味》之推荐理由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1-or-or-or
荐书:《饮食滋味》第一篇:为什么说中医营养学讲究“以人为本”?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6dvvpz
荐书《饮食滋味》第二篇:古人倡导的“五谷为养”还有用吗?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2twjfs-or-or-or
荐书《饮食滋味》第三篇:中医饮食疗法的最高境界:调神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6ab8uf-or-or-or
荐书《饮食滋味》第四篇:适合自己的食物最养人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322dgm-or-or-or
荐书《饮食滋味》第五篇:会吃,食物才好“消”、“化”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48p8yk-or-or-or
荐书《饮食滋味》第六篇:调肝的关键是疏肝气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4htdck-or-or-or
荐书《饮食滋味》第七篇:“心病”还需“心药”治 |月旦评|同一本书|品乐书会
@lulucy/3h7tcy-or-or-or

————————————————

(通过 @honoru的分享使用@treeplanter种植了 0.4 棵小树苗,目前共计:11×0.4=4.4颗小树苗)

H2
H3
H4
Upload from PC
Video gallery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