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的实与虚

当说及20世纪时,无论会联想到多少罪恶,都难以否认,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世纪。最震撼世界的奇迹,出现在俄罗斯、德意志、中华大地上。然而,这些都不过是乌托邦的空中楼阁,历史没有让它们成为持久开放的美艳之花,以致给人类留下一个诡秘的问题:那些奇迹究竟是实还是虚?

16850001f05a2655a487.jpg

崛起奇迹

“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曾経是我们铭记于心的一句标准的教科书用语,它的使用寿命甚至延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确实,无论对于前苏联的评价如何,“新纪元”一说并不算错;它只是一个事实陈述,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同样是事实陈述而非价值判断的是:苏联帝国在其早期创造了崛起的奇迹!

今天的俄罗斯官方,已将十月革命定义为十月政变;更激进的俄罗斯学者甚至称之为十月反革命!无论怎么称呼它,都不能否认,它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奇迹!只从电影故事获得历史认知的人,可能认为十月革命是工人暴动、全民起义、红军凯旋……。这些全不是!它仅仅是由一小群人精心策划、区区数千人在地下秘密筹备,在一个最有利的时机发动于彼得堡,一举推翻克伦斯基合法政府,继而又一举废除刚刚选出的制宪议会——列宁曾热情参加议会选举,只是败选了——进而控制首都,然后经一场血腥内战,最终控制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这不是什么群众革命,而是高度组织化的少数人,对被事变震昏的多数人的征服,它居然成功了!这种几乎不可能的成功,即使熟读十月革命经验之后再来一次也未必能成的成功,还不是真正的奇迹?一旦奇迹实现,就没有人去记住,新纪元的祭坛上有多少牺牲者:被处决的成千上万的俄罗斯精英、在1921—1922年间大饥荒中倒毙的500万以上的饿殍、内战中的上百万死难者……。

不过,此处主要关注的是另一个奇迹——苏联帝国的崛起奇迹,它主要是一场经济奇迹,出现于1930年代。如果没有这一奇迹,苏联帝国也不大可能维持到1991年,苏联也不可能具有如此之大的世界影响,也不可能至今还有一部分俄罗斯人仍然保持着对苏联帝国的美好回忆。从国民党时代开始,无数中国人就对社会主义满怀憧憬,就是受到越界传播而来的有关苏联奇迹报道的吸引。

对于苏联奇迹的描述,我们深受其影响的教科书已经说烂了。而对一个最终失败的帝国的早期成就,人们也难有持久的兴趣,就无需细说了。简单说来,斯大林所创造的奇迹就是:他用铁血手段,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使远远落后于西欧的俄罗斯高速闯进工业化世界。无论后来的成败如何,1930年代苏联社会发生的那些事情,对于人类仍然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苏联的遗产将永远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这或许会给俄罗斯怀旧者增加一份荣光。

说到苏联奇迹,不能不提到斯大林的两件法宝,它们后来被中国全盘继承:举国一致以农养工。举国一致就不必说了;我们在“前三十年”——以及部分地在今天——所依仗的正是这个,它能干成什么与搞砸什么,都已经历过了。至于“以农养工”,或许人们还记得梁漱溟说过“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对此,已无需更多的补充与诠释。

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是,斯大林在苏联的做法厉害多了。简单说来就是:斯大林直接从农民手中抢来粮食,以满足其工业化之需要。不要以为“抢”不过是一个文学性的字眼,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抢,而且是由全副武装的军队执行。当然,俄罗斯农民也不是中国农民,其反抗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农民与政府的冲突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战争,为摧毁反抗农民的茅舍,斯大林甚至用上了轰炸机!这一类的事实,你当然没有机会从官定教科书中读到。

其实,斯大林还有第三个法宝:尽其所能地利用境内外的知识、技术与人才,包括大量沙皇时代的老专家。苏联最早的主要火箭专家科瓦廖夫,就是一名苦役犯。只是这个法宝却不被中国继承,而且几乎不被中国官方提及,因为毛不喜欢这个。

很少人注意到,有共同意识形态的中苏两国其实差别巨大:苏联固然直到其末年都未能真正建成发达经济,但其科学、教育、文化成就之不凡,就是其西方对手也予承认。从根本上说,苏联奇迹是极少数有一定教育水准的职业革命者联合科技精英创造的;而中国的“前三十年”,却是由农民领袖主导的!

复兴奇迹

希特勒德国或者第三帝国,与苏联帝国当然有巨大区别。但它们之间亦不乏惊人的相似。此处要强调的相似之处是:与苏联帝国一样,第三帝国的发迹与其早期成长,都堪称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第三帝国的发迹史,几乎就是希特勒的发迹史。而希特勒的发迹,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从常识的角度看来,要在一战后的德国政坛上崛起,希特勒似乎无任何优势可言。这个一战中籍籍无名的德军下士,战后一文不名的街头流浪汉,既无任何引人注目的特长,又没有积累任何声誉与人脉。他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亦即纳粹党,它起初是一个无人注意的小党——的鼓动家干起,竟然成为一个拥有无数崇拜者的党魁,并带领该党胜选上台,以和平方式完成了纳粹革命,岂不是天大的奇迹?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希特勒除了一上台就挑起战争之外,别无所为。这就完全不了解德国的历史。一战后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代,这可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但它却继承了一个战败国的烂摊子,经济状况糟到了极点,1920年代的德国简直哀鸿遍野。受凡尔赛和约的约束,德国几乎被完全解除了武装。1933年上台的希特勒,即使满腔复仇怒火,也没有力量挑起战争;仅仅收拾当时的经济困局,就已是任何人都望而生畏的难题。

就是在这种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无力回天的困局下,希特勒仅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德国的重新崛起,这岂不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奇迹?

斯大林的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相应地,斯大林的经济奇迹体现于一串沉甸甸的统计数字:钢多少、煤多少、拖拉机多少……。德国就完全不同,无论战前还是战后,它都属于西方经济体系,基本上服从市场规则。因此,希特勒的经济成就完全由另一套指标来衡量。经济学家通常用来描述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是:失业率、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

如前所述,希特勒接手的经济是一个烂摊子。失业率高达30%;通胀率曾経达到天文数字;增长率也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水平。仅仅几年之后,希特勒几乎消灭了失业;通胀率降低到微不足道的水平;最初三年的经济平均年增长率竟达到100%。这种奇迹,岂不使担心德国复兴而忧心忡忡的英法等国傻了眼?就是眼巴巴地盼望复兴的德国老百姓,做梦也没有想到,复兴的到来居然会这样快!希特勒还能不成为空前受欢迎的大英雄?

1936年,一个宣示希特勒成就的绝佳机会来临,这就是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在利用这种场合造势、将现实的经济成就转化为政治成就与精神成就这一点上,德俄两国并无实质区别,或许希特勒的宣传机器更技高一筹。当柏林体育场上十万观众全体起立、疯狂地向希特勒欢呼时,奥运会的真正胜利者不是任何体育健儿,而是纳粹主义、纳粹党人、尤其是希特勒。在奥运会上,希特勒不仅成功地宣传了他的经济奇迹,而且也全力兜售了他的和平意图,尽管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急迫地准备战争。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说过:如果希特勒死于1938年,他将是德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伟大领袖!这一类的话很有一点专制意味而令人生厌。不过,若仅就希特勒的成就及德国人的反应来看,还不能不承认上述说法有其道理。但事实是,希特勒活过了1938年,而且挟其全部经济成就发动了世界大战,将他信誓旦旦地要献以和平的世人卷入血河火海。

大跃进奇迹

如果仅仅说俄国人与德国人创造的奇迹,而不提及中国人创造的奇迹,那就太不公平了。就其天赋与历史积累而言,中国人无疑最有资格谈及自己的建树;而“唐宗宋祖”等等的不凡建树,则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成就并非虚言。恰恰是揶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现代伟人,致力于在当今世界创造最大的奇迹,他成功了吗?

像十月革命与纳粹革命那样的奇迹,在中国当然没有现实性,因为中国处于完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条件下——这里更现实的是李自成或洪秀全式的打江山。至于类似于俄德两国1930年代的经济奇迹,在中国不仅有可行性,而且有更紧迫的需要。中国是世界工业化浪潮的迟到者,如果能后来居上,从近乎原始的落后状态直接进入现代化强国之列,那就是所有奇迹之中最大的奇迹。成此千秋伟业,舍我其谁——在1950年代的中国,掌舵者能不这样想吗?

于是,就有了1958年那些气盖山河的口号、规划与捷报:15年超过英国;很快就觉得这还太保守,将15年缩短为3—5年;钢产量从535万吨一年增至1070万吨,下一年再增至1800万吨;亩产数万斤粮食的捷报频传,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处理剩余粮食……。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这种奇迹肯定会震惊世界,而且使斯大林当年创造的那种奇迹相形见绌。

可惜,这些都不是真的,也不可能是真的。那个期待中的奇迹,居然只是个泡影。没有创造奇迹,本来并不是特别惨的事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不依赖于奇迹过日子,也活得很好。我们的真正悲剧在于,一切都已按照奇迹的尺寸安排好,奇迹穿泡之后,又以维护领袖威信为由,拒绝作理性调整,灾难就不可避免了。最终结果是,数千万人成了奇迹梦幻的牺牲品——这倒成了真正的奇迹!

一个白白断送了数千万生灵的人,事后竟然毫发无损。这样的事情若出现在古代会如何收场,且置而不论;出现在现代文明世界,则肯定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奇迹。

毫发无损的人,从此就不再对经济问题感兴趣,转而专注于阶级斗争,那是一件只赢不输的事情。而且,在这件事上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岂不!奇迹很快就来到了,那就是史无前例的文革。一件事情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也差不多就是奇迹了。而且,至少在现在看来,文革实际上空前绝后;那么,称之为奇迹就一点也不过分了。

一个人一生能创造一个世界奇迹,已经非同寻常;而竟然接连创造两个世界奇迹,那就真正胜似传奇了。

奇迹的实与虚

看过这些奇迹,你真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特立独行,所创造的奇迹也独具一格,并不能与俄德两国人创造的奇迹归入同类。鉴于此,下面只能将其搁在一旁,仅就前两种奇迹作某些一般性的分析。

如已经指出的,“奇迹”只是一个事实陈述,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奇迹者,罕有或者千年一遇之事实也。至于它有益还是有害,你为之庆贺还是谴责,那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涉及价值判断,就不应就事论事,而必须考虑到互相联系的某些前因后果。主要关注点是:

A. 它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是强有力的还是微不足道的?

B. 它引发的历史进程或者后续事件可取还是不可取?

C. 它的后果或者影响力是持久的还是短暂的?

如果对问题A—C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即该奇迹强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后续事件是可取的、有持久的影响力,那么,它就是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页,将长久地被世人铭记。这种奇迹当然实实在在,在逻辑上与事实上都不可随意排除。这可看作奇迹之实。反之,如果对问题A—C中至少一个的回答是否定的,即对历史的推动微不足道、或者后续事件不可取、或者影响力短暂,那么,它不过是一种过眼烟云,是历史长河中一时失序而生的小小涟漪,终归是一种虚幻,不可能长留于历史的记忆。这可以说是奇迹之虚

斯大林时代的经济奇迹,对苏联帝国的长期发展的推动有限而且片面;它所加固的斯大林体制并不可取;它的影响力随苏联帝国的解体而烟消云散。希特勒在德国创造的复兴奇迹,没有在任何意义上提升德国的文明;还在经济复兴时期,希特勒就全力以赴地开展军备扩张并作战争布局,实际上经济奇迹完全转化成了整军经武的奇迹,直至发动战争造成人类浩劫。

由此可见,斯大林与希特勒在1930年代固然都创造了奇迹,都曾一度震惊世界,都曾一度被认为改写了人类历史,但都或早或迟地成了明日黄花。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所创造的奇迹虚幻之至;在我们的后代所读的历史中,这些曾経的奇迹,即使将被适当记述,也未必会占据特别重要的篇章。

H2
H3
H4
Upload from PC
Video gallery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