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凌晨五時半,太太突然問我「想不想飲早茶?」因我肚疴了一整天,只吃了一碗牛肉粥,肚內近乎空空,二話不說便答應。六時正,我們便從郊區坐第一班次的公車至元朗市中心,到了一家老子號的客家菜酒樓「自家人酒家」。
這酒家我們夫婦搬來元朗後,便一直「幫襯」(消費用餐)至今。因為每一道菜都有「老師父」的感覺 — 食物及醬料相當配合。並且這裡的街坊都已「幫襯」多年的熟客,縱使我們一早到達,待應們(服務員)都已放好「留座」牌子給各「乜叔物叔」。
傳統的飲早茶,意不在食物多少,而最重要是吃飯時的交流。茶客都談天說地,無所不談。雖然我們年紀不輕,但縱觀全場,我們應該仍是最後生的茶客。因為時間太早,普遍的茶客都是老年人,各位「乜叔物叔」傾談時,很快便會談至數十年前的事,甚至談至「打仗」時代的元朗地利位置,如何圍城對抗日軍。
今天早上的茶樓,電視上不斷重播著昨晚世界盃的精華,與及社會服務聯會對長者的家居照顧。相應地,各有資歷的茶客同樣地談起四十、五十年前的香港足球,與及近年的身體病痛入院經歷。
香港人情味越來越少,人人忙忙碌碌並且過於保護自己而存有隔膜,若不是世界盃帶出話題,或者灰心過度買醉哭談,香港人已經很難暢所欲言。但是在元朗舊區及懷舊酒樓內,年老的一輩當中,我們坐在大家中間,卻感到滿有人情味道。看到及聽到茶客間的內容,大家都是數十年的友情,有些是兒時一起成長,甚至一起於圍城內對抗日軍打過仗,一起出生入死。
兩三小時的飲早茶,帶來滿滿的人情味,若大家有機會來到香港,必定要清早起來,到懷舊茶樓(酒家)體驗體驗一下。
魚翅餃
極度推薦的鳳爪
太太最愛的豆苗餃
我最愛的鮮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