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慈悲乃佛教之根本。《大智度論》卷二七稱:“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慈"是指要慈愛一切眾生。願眾生遠離痛苦,願眾生得到快樂。是從心底自性中發出的無條件的愛。“悲”是指要憐憫一切眾生,把眾生從苦難中救度出來。拔除它們的痛苦,無論有情眾生或無情眾生。

【和尚上山砍柴歸來,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隻蝴蝶捂在手中。】

少年看到和尚,說:“和尚,我們打個賭怎麼樣?”
和尚問:“如何賭?”
少年說:“你說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
你說錯了,你那擔柴就歸我了。”
和尚同意,於是猜道:“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
少年哈哈大笑,說:“你說錯了。”少年把手張開,蝴蝶從他手裡飛走了。
和尚說:“好!這擔柴歸你了。”說完,和尚放下柴, 開心地走了。
少年不知和尚為何如此高興,但是看到面前的一擔柴,也顧不上細思,便高高興興地把柴禾挑回了家。
父親問起這擔柴的由來。少年如實講了。
父親聽兒子說完,忽然伸手給了兒子一巴掌,怒道:“你啊你!好糊塗啊!你真以為自己贏了嗎?我看你是輸也不知道怎麼輸的啊!”
少年一頭霧水。
父親命令少年擔起柴,父子二人一起將柴禾送回寺院。
少年的父親見到了那位和尚,說道:“師父,我家孩子得罪了您,請您原諒。”
和尚點點頭,微笑不語。
在回家的路上,少年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父親歎了口氣,說道:“那位師父說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師父若說蝴蝶活著,你便會捂死蝴蝶,也能贏得一擔柴。
你以為師父不知道你的算盤嗎?人家輸了一擔柴,贏的是慈悲啊”。

通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慈悲就是讓我們用愛心、慈心,憐憫心去愛生命,關愛世間萬物,以慈悲為懷。讓我們心中永存一種善良,一份善念。以一種慈悲柔和的心態及博大的人道主義情懷,來提升我們每個人的道德境界和人性的昇華。

【其中故事轉載自《閩南風》第136期】

H2
H3
H4
Upload from PC
Video gallery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