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月旦评| 從【鐵齒銅牙紀曉嵐】看方劑中的君臣佐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使用Youtube的習慣, 它把你常看的內容存好,
常常放在顯眼的位置, 使得你忍不住點開一看再看。
【鐵齒銅牙紀曉嵐】是其中一部我最愛看的劇, 怎麼看都看不膩。
當然, 我這邊也不是要去穿考究它當中的歷史真確性,
但劇中提及的故事、 情節、人際關係、和那種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描寫得非常細膩。
對於當時還年輕的我, 處處要爭個黑白分明的個性, 帶來很大的震撼。

這段日子, 又再翻看這部劇, 突然想起自己唸的方劑中提到的君臣佐使。
覺得非常新鮮有趣, 於是想著要把這君臣佐使的概念好好的說他一說。

中藥方劑提及的君臣佐使, 其實就是用當時朝廷的階級來形容中藥在其方劑中扮演的角色。
中醫很多概念都和當時的朝廷幕僚身份階級有關, 方劑也如是。
一份方劑的配搭, 是智慧, 也是經驗, 哪一味是主哪一味是僕, 在古人看來是有很明確的界定。

君: 君主
臣: 臣僚
佐: 僚佐
使: 使者

各有各的責任。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統治百姓, 使得百姓生活安定, 令國家社會繁榮。
換句話說, 方劑的出現就是要調整身體各部, 使得各臟腑協調而令其達到健康的目的。
因此, 在方劑中就需要各方各面的配合, 正如朝廷一樣。


首先是"君", 當然就是皇帝了, 劇中就是乾隆程帝。方中的君是最重要的藥, 有時一種, 有時兩種甚至多種, 但不管有多少, 都是最為緊要的, 國不能一日無君, 方中也不能沒有君藥, 此藥是主導, 用量也要比較大才對。


其次是"臣", 這劇中最大的著墨在於紀曉嵐和和珅的身上, 就是他們為例。有君自然要有臣, 要忠的還是要奸的? 這忠與奸如何界定? 在方劑中, 臣的作用就是輔助, 可以輔助主藥, 也可用來治療因為病而引起的兼症或兼病。例如經典中的經典方: 麻黃湯。麻黃固然是君藥, 但臣藥: 桂枝除了輔助君藥發汗外, 還治療因為風寒而致的身痛症狀。既然是臣, 量也要少, 不能搶戲, 但也不能不做事, 劇中紀曉嵐和和珅兩人不管性格處事如何, 不能不說他們的確是好幫手。


再來是"佐", 可能是佐藥(輔助君,臣藥的) , 可能是佐药(或消減毒性, 烈性的), 可能是佐藥(有時需要一些和治療相反的藥) 。這個反佐藥非常有意思, 或許將來可以說上一說。但這個佐藥可以用劇中的小月和劉全做比較, 他們的戲份比較少(藥量較小), 有時會輔助君(小月是乾隆的乾妹妹), 有時會輔助臣(紀曉嵐, 和珅), 有時會拖後腿, 有時候唱反調。不管怎樣, 最後都能在劇中的皇帝手上撥亂反正。

使
最後是"使", 可以是引經藥又可以是調和藥, 就正如每個單元出現的小人物, 通過他們, 可以解決民生問題, 引導君臣去做應做的, 去調解問題。他們的戲份更不多, 出現一個單元就沒了。

這個君臣佐使在方劑中是缺一不可, 也如同劇中一樣, 每個角色都恰如其份的做著自己該做的, 或對或錯或是或非, 但每個角色都非常到位, 同樣地缺一不可。

铁齿铜牙纪晓岚.jpg
(source: zh.wikipedia.org)


@ReviewMe My Profile~ 快來留言!!點擊以下網址留下你對我最中肯的評價~ https://steemit.com/cn/@tydebbie/reviewme-my-profile

one cred star
2 cred stars
3 cred stars
4 cred stars
5 cred stars

H2
H3
H4
Upload from PC
Video gallery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