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莫学商鞅

陕西商洛这个地方,据说是以前秦朝时商鞅的封地。

提起商鞅这人,历史课本上对其的介绍是非常正面的,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商鞅变法”和那个“立木赏金”,但是对于商鞅这人,对于秦朝于公来说功劳确实很大,但对于其个人的一些作为,我是不赞同的。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是商鞅实行变法一年,当地老百姓投诉新法不变数以千计,恰好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按照法律,需要惩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家的继承人,不好惩罚,只好退而求次,就处罚了监督太子的太子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脸上刻字 )。

IMG20231102093526.jpg
今早晨路边拍摄

结果消息传开后,那些投诉新法不变的人都回去了,再没人敢议论新法的不便。

新法实行十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山里没盗贼,家家富裕,人人保暖,老百姓们自然很高兴,当初批评新法不便的人,这时候跑来称赞新法,商鞅听说后,就大骂这些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将这些人全部迁到边疆,从此便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以上做法,是很符合商鞅一贯的做法,这也无可厚非,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商鞅虽然没听过这个故事(也不可能听过这个故事啊),但一定明白其中道理。

但我为什么说不赞同商鞅这个人的做法呢?这就得从另外一件事说起。

秦王派商鞅去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卯领兵迎击,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人给公子卯送了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就是大打感情牌,追忆自己当年同公子卯的过往感情,说自己不忍心两军交战,想同魏国约好结盟之后,双方再罢兵言和。

公子卯这人是个是个公子哥们,加上也是重感情的人,相信了商鞅这番鬼话,跑去同商鞅喝酒,结果自然不妙,商鞅当场翻脸,不但抓了公子卯,更乘势攻打魏国。。。

按理说,两军战场对峙,本无感情可言,这公子卯作为统帅,也是太容易相信他人,实在不应该。而反观商鞅,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打感情牌使诈,虽说最后抓获了公子卯,也赢得了战争,但其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的做法,实在难以令人佩服。

IMG20231102093533.jpg
今早晨路边拍摄

也正因为其做人如此,后来秦孝公死后,商鞅害怕被诛杀,便逃离秦国来到魏国。魏国人非常痛恨他当年欺骗公子卯,不肯收留他。不仅如此,商鞅准备离开魏国去其他国家,魏国人还把他送回了秦国,最后商鞅在商地起兵造反,失败后被五马分尸,惨状可想而知。

做人不义必自毙,做事可以学商鞅,但为人千万莫学商鞅。我认为商鞅最后的下场,跟他平日里的所作所为有很大关系。

H2
H3
H4
Upload from PC
Video gallery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