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一句: 正氣內存, 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有錯嗎? 沒錯! 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其實來自兩個出處?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出自 <<素問遺篇·刺法論>>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出自<<素問·評熱病論>>
<<素問遺篇·刺法論>>談論的是如何避免五疫互相傳染呢? 岐伯就提到了正氣! 下面一句就是避其毒氣。
在現代來說, 傳染病爆發時, 一是提高免疫力 (正氣), 另一個行動就是避!
古人在觀察病疫爆發時, 得出了這兩個結論。放在現今社會也是適用!
那當然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 正氣要存內, 要常存, 當有病疫時才能抵擋, 當然還要避開源頭(如帶口罩等)
<<素問·評熱病論>>談到熱症的病--風水病和其治療, 再一次把<<素問遺篇·刺法論>>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拿出來討論。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的身體,是因為其正氣先虛。再一次, 抵抗力不足, 就容易得病。
傳染病來了, 很多人得病和很多人不得病, 是為何?
一個是自身的免疫力量, 一個是有否正當避開疫源。
當然提高免疫力, 少不了要提到四個E。
- Emotion
- Energy (Resting)
- Eating
- Exercise
這四樣是我在臨床上, 重覆又重覆, 重重覆覆講的事情。
頭兩樣是最重要, 但也是最難的, 因為很難掌握。
情緒和能量(休息) 兩者互相牽制, 互相影響
多少人受了壓力後, 情緒受波動而不能好好休息?
找到適當方法舒緩是很重要的。
相對而言, 食物和運動則是比較能掌握。
但請記住, 中醫講的是平衡。
食物要均衡, 種類要多要廣, 但量要少。
運動也一樣, 動和靜要取平衡, 量要適當。
四個範圍, 說易不易, 話難不難。
要如何選擇, 觀乎各人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