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寫STEM文章,但無從入手? 有甚麼方法?

我個人其實不知 @steemstem 收集大家的作品,之後有甚麼用途。但大家都應該清楚,他們目的是想在 Steem 平台凝聚不同的STEM寫手及文章,再向外推廣 STEM 教學。

我自己視 @cn-stem 收集 STEM 文章,如同在報刊寫專欄的情況去寫。若報刊及雜誌上寫文章,您認為讀者會看甚麼?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 讀者對STEM教學 或 學習有興趣
  2. STEM沒有一套認可教學法,故此是各家有各法,所以很想吸收其他STEM導師的教學方式
  3. 想了解有沒有其他有趣生動的例子
  4. 想了解其他導師的教學成果 與及 所遇到的難處

因此,我是隨著以上的方式去寫 @cn-stem@steemstem 文章。

@cn-stem 推出後,因為有 @oflyhigh @deanliu@magicmonk 取了大額點贊,故大家也滿心期待去試一試。 十數天過去了,竟然擼不到,遇到問題,但卻得不到 @cn-stem 的回應,沒有互動。怨氣越來越深,今天更有人發起呼籲,集體擺寫 @cn-stem@steemstem 文章。甚至有人提出想去 @steemstem 舉報 @cn-stem

我當刻嚇了一嚇,立即去了解了解。

怨氣來自於 @cn-stem 沒有互動,這是製作團隊個人性格 及 處事態度的問題,並不是 STEM 的問題。

若發覺 @cn-stem 沒有互動,那我們可以自己做,雖然沒有大額點贊,但也可以透過 SBI 來鼓勵更多人去寫。

或者 @cn-stem 真的要學學甚麼是STEM,STEM老師遇到最大的困難,往往不是教學內容或教材,而是學生覺得老師的教學「不生動」,學不到東西又浪費時間,並且要「強顏歡笑」。

STEM教學,並不是小丑表演,而是一個互動學習。

@cn-stem 在過去半個月,完全做不到互動角色,更不能說是做到橋樑角色。若 @cn-stem 看到平台上,並不是人人也對 STEM 有認識,那麼應該協助作出指導。 若看到大家有撰寫困難,人們有留言查詢,可在起步時盡量幫一幫助。但十居其九是得不到 @cn-stem 的回覆。

@cn-stem 也想及需要向 @steemstem@utopian 領功 及 在他們心目中,讓他們有意無意 或 錯覺覺得 @cn-stem 「扮演著」 cn 區的橋樑吧。

我自己也整理過新手村博主的稿件,再推薦給 @ocd 的中文編輯,知道要做排程、審稿及整理資料上,中間人有很多要顧慮的地方。

現時, @cn-stem 可能要整理很多資料才能提交給 @steemstem 審核及評估點贊比例。向上,可能或許相當辛苦。 (我情願這樣去估計)。

但向下, @cn-stem 真的做不到,並且做得相當相當差。現時的處理,如同老師要學生交功課及批改,學生願意交,但老師不提出怎樣才能「取滿分」或「合格」或「朕已閱」的指引。那並不是橋樑,只是寫了介紹文,有大額點贊,大家交功課吧。

過去半個月,博主討論過相當多次,到底怎樣寫 STEM 文章,我個人真的不清楚 @steemstem 的要求,但有以下幾點是肯定的:

  1. @steemstem@dtube 及 不同的 steem 項目更加有指引及更有範圍,是比較容易知道範圍;
  2. @steemstem 因為內容有機會讓其他人使用於教學上,故此確實很需要在版權上執著,建議自己拍攝及自己繪畫的相片,寫回是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加上 logo。這不是保護 @steemstem,而是 @steemstem 在保護您的著作。 若是用公開平台的內容,我看過 @steemstem 的條款,他們是建議使用 CC0 (即 Creative Commons 知識共享機制) 的最開放權限,作品可公開、可發佈、可修改、可做商業用途。
  3. @cn-stem 作為提交角色,上級有審查團隊,他們會對作品有 5%, 20%, 65% 的點贊,而65%的點贊有機會 @utopian 跟贊。

這是不是已經比其他的點贊項目更明確?

若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我們不如試一試寫 STEM 文章。

STEM 文章,並不只是教學文,更加不應該只是「理科男」獨有。我試試透過以下幾方面,讓大家試一試及想一想。

一。 教學文題材
若您已經是 STEM 導師,甚至對 STEM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相當有認識,不妨寫教學文。但STEM 教學並不是純教學,而是需要「教學法」,要不然,直接取兒子的課本或外出買一本教科書,內容更豐富,更精美,更專業。

Steemit平台是博客交流平台,大家最想知道「實例」及「如何應用」,若有能力寫教學文,可以寫一寫教學心得,幫助大家怎樣「學以致用」。

推薦 : @ryanshan25 的STEM文章,他會將「做人處事」的道理,加入在 STEM 教學上

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文題材 @steemstem 已辦了一段時間,現時進入 cn 區,最希望是「持之以恆」,在華人社區一起推動STEM。我們已不再是小學、中學或大學生,您可以去翻開小學的教科書,再理解並寫一遍,但是這與「搬磚」有甚麼分別???

何不用自己的日常工作,抽出一些與 STEM( 意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有關的內容來寫?

這部份必定與本身工作相關,才可以源源不絕的寫。

推薦 :
@aellly 瓜叔的家居課,他的撰寫題材十分有用,也是我們日常接觸的事物,但以往卻卻不明不白的使用著。

他寫的 STEM 文章,讓我更留意家居用電及插座位置的設計,原來全都有原因及原理。

@julian2013 的科普文,他也是使用自己的工作背景來寫 STEM 文章,一如以往文學文體,同樣寫得比較高深。我自己是一邊看是明白,看完卻不明白,哈。但同樣可以持之以恆地寫。

三。從興趣方向 及 生活百科方向作題材
STEM為甚麼被受推崇,除了在推動科學普及教育外,更補了原本「理科」教學的沉悶感,或許理科生並不覺得沉悶,但若您太太的朋友,知道她下嫁的是理科生,第一句便會問「他會不會很悶很宅?」

STEM教學是指導學生跳出框框,啟發思維,突破困難。內容是建基於 STEM 四個專門範圍下,再從中增加趣味性,引發學生對 STEM 的好奇心。此外,更將STEM生活化,想讓學生們對 STEM 多練習,多接觸,而不再是學校課文,一離校,一畢業,便全拋於腦後。

推薦: @ericet 村長的 STEM 文章,相當有趣味性,並且更跳出華人固有的數學學習方式,可以學學其他國家的數學教學,並且可以如村長一樣,將數學應用於優惠券的使用上。

我相信「精打細算」這方面,媽媽們應該比男士強,媽媽們想不想寫「生活數學節省法」?

另外,如家居衣物及食物營養,那些營養幫助那些身體部位發展?那些奶粉添加了甚麼物質,是甚麼原理可幫助孩子成長?

@softmetal 軟哥作為真才實料的化學博士,完全有這能力及實力寫出以上的文章,我們面對著每一個罐頭食物背後的標籤,完全一頭霧水,只能信宣傳標語或代言人推薦。但軟哥定能從 STEM 的化學角度,去一一分析解答,讓全球人民不再被商家誤導,造福世界。

四。親子教育的經驗談的方向找題材
很多小學都有STEM的四類課程,父母在看子女的家課時,會否有些地方是子女不明白,而父母用了家居生活的方式去解釋。

例如: 溫度與保鮮,雪櫃有多個不同的分隔層,每一層隔有不同的溫度,可減慢細菌生長,但減慢並不代表「消滅」,故此在放了一段時間,有些食物會在表層生出細菌,便要棄掉。

推薦: @cherryzz 阿紫也嘗試著這方向「萬物起源」,但並不要走讀書筆記方式,因容易跌入搬磚的過程。可以多分享與孩子講解「萬物起源」的內容及情況,而不是使用「讀後筆記」或「讀後感」。

STEM是一個「口號」,也是一場「教學運動」。對很多老師做成很大的挑戰,但離不開「科技普及教育」。

「科技普及教育」並不是教的人寫得多好,而是學的人能否容易吸收。寫 STEM 文章,博主的心態,不是表現自己的知識,而應該具有「表揚」、「鼓勵」及「扶一把」的態度。

STEM教學,已不再是從上而下的「填鴨式」教學,而是從下而上的「服務扶持式」教學。

我並不知道 @steemstem 希望收集那一種類的文章,我只是從STEM雜誌的角度,並且沒有商業化的方向,列出四種的可行性。科普教學是人人可以參與,希望不只是理科男「誰記得小學中學大學課程」的考記憶比試。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honoru.000webhostapp.com/2019/01/%e6%88%91%e4%b9%9f%e6%83%b3%e5%af%abstem%e6%96%87%e7%ab%a0%ef%bc%8c%e4%bd%86%e7%84%a1%e5%be%9e%e5%85%a5%e6%89%8b%ef%bc%9f%e3%80%80%e6%9c%89%e7%94%9a%e9%ba%bc%e6%96%b9%e6%b3%95%ef%bc%9f


H2
H3
H4
Upload from PC
Video gallery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2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