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是宗教信仰自由,但信仰佛教是我的不二選擇。
有很多人認為佛教是迷信,那麼佛教到底是不是迷信呢?首先,什麼是迷信?百科全書上迷信的定義是:非理性的相信某種行為或儀規具有神奇的效力。就是說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的相信其說。
而佛教起源於兩千五百多年前。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間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了王族生活而出家修行。35歲的時候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成就了無上菩提道果。而後成立了佛教。傳授他所證悟的宇宙真諦。
佛教的基礎是佛學,也就是佛所悟出一乘甚深微妙的理論,即是一門哲學,也是一門社會學。主要是佛陀教我們要學會與人為善,自利利他,學會無私與寬容;更重要的是要心懷慈悲。
那麼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接觸佛教呢?要以至誠之心。而不是到寺院中拜拜佛、許許願就完事了。而是讓我們此心猶如金剛一樣,不會變異,不會散壞。要像佛陀一樣發出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弘誓願。這一生,這一世,要像佛陀一樣,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更要感恩佛陀,告訴我們一條解脫之路。讓我們有因緣能夠逐步邁向究竟解脫,出離苦海,斷除生死輪迴。所以佛教不是迷信,而是教育。我們一定要保持正知正念,讓我們這個肉團心,通過修習佛法轉化為菩提之心,讓我們以佛陀為榜樣,學習佛陀的智慧,最後證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