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忍辱,是世間修行當中最難修的法門,特別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生活中點點事情就容易受傷,所以很難修成忍辱的。
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蜜),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這在佛經中是屢見不鮮的。
《法華經·序品》說:“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這就是說,修忍辱的人,能夠忍受外來的一切侮辱和惱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經》中所說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
生活中,我們常常受到外力的各種傷害或威脅,這時我們就會陷入煩惱和痛苦之中,就會不斷地指責埋怨他人;而恰在這時,我們的嗔恨心就已經生起,而嗔恨心是產生煩惱和痛苦的重要根源。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生起無盡的煩惱。而這些無盡的煩惱,其實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內心的執著,就是我執。所以修忍辱不光是菩薩修持的行門,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忍辱,更要破除我們的我執。
佛教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是講現代高僧廣欽老和尚的:【廣欽和尚在福建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說自己沒有福報,不敢接受供養,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間有降伏老虎這些事。他真正有所證悟。十三年後回到廟裡,他還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鋪,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寶殿打坐。
過了一段時間,監院師和香燈師召集大家宣佈說,昨天晚上大雄寶殿的功德箱被盜。這個功德箱是廟上的主要收入,從來沒有發生過被盜的事。過去夜裡沒有人守,也沒有發生這種事。所以,當時大家自然懷疑到廣欽和尚,認為你在殿裡打坐,即使你沒有偷,別人偷,你也應該知道,也有責任。
大家對他的看法就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認為這個人號稱坐山洞十三年,降伏老虎,結果還幹出這等事,就很鄙視他,認為太可恥了。全廟的人包括來的居士都對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卻並沒有申明一句“我沒有偷,也沒有看到別人偷。”好象這件事與他無關一樣。別人罵他、指責他。他也不回答,若無其事一樣。這樣過了一個星期,監院師又集合大家宣佈:“沒有功德箱被盜這回事,我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考驗一下廣欽師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沒有功夫。現在證明他真有功夫!”】
廣欽老和尚破了我相,真正做到了“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所以人家罵他,他卻若無其事。這在我們看起來是莫大的侮辱、冤枉,他卻很平淡地處理了這件事,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這才是真功夫。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還要常想,修忍辱得大福報,因為忍辱能化解世間最重的罪業。從生死苦惱的此岸,度到涅槃安樂的彼岸。而修行就是在修我們的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忍辱波羅蜜,忍辱即智慧。
Sponsored ( Powered by dclick )
Introducing DCLICK: An Incentivized Ad platform by Proof of Click. - Steem based AdSense.
Hello, Steemians. Let us introduce you a new Steem B...

This posting was written via
dclick the Ads platform based on Steem Block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