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加入 Steemit 的第二個月的第一天,我是Michael,遊戲人,現協助太太辦社會企業的工作。
我們於五年前的一個很特別的一天,2012年12月12日,我們的結婚週年紀念日,因百年難得一遇下,我們成立了一所非牟利機構,希望透過兩人的小小技能,幫助其他弱勢社群。
五年內,作了不同的嘗試。未來會在Steem文章中一一分享。
我們在構想,想找一個地方,讓創作者感到自己的創意是「有價值」,之前我們教導這些弱勢孩子 (身心障礙的小朋友) 推出過App,ebook,Youtube動畫,但覺得這並不長遠。
Steem 是我們想探討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我們相信一事 「內容有價」。
在尋找方向時,找到Steem,並開始試用一個月。前天更前往廣州參加1st GZ Steemian Meetup,交流中,聽到很多可行方案。
經過使用Steem一個月時間,感到起步時,是十分十分十分十分十分吃力。
我們兩人已經是相當熟悉社交平台應用,與及了解網絡行為的從業人員,但仍感到舉步維艱。
有意了解我的背景,可參看我的自我介紹 : @honoru/self-introduction
曾自我發問:
在廣州行回香港時,不斷在想,有甚麼方式可加強社區互助性?
又有甚麼方式,可以用我們的小小技能來推動這小社區?
我們在facebook有極大的群體,是否可藉此來推廣?
我也去了看很多新手教學的文章,是否可以轉貼幫助?
但.... 我再回想,一個月間發帖及留言,超過530次。是甚麼原因讓我參與及寫下去?
總結之下,發覺是互相交流及鼓勵!!
故此,從我們兩夫婦的共同技能中,思考合適的技能.......... 總於找到了,是「訪談」。
「訪談」是我們兩夫婦共同技能中,最強的一個項目,有機會與我們碰面小組傾談時,大家便會一一感受得到。
我們想嘗試用這方式,讓新手感受得到幫助。今早為此構想了一個方案,亦用Steem加了100SP,亦另外代理了100SP給 cnbuddy。
初步嘗試,未知能否持續,又未知能否成長成功。
但最起碼,發覺 「cn-interview」還未有人使用過,故日後這些訪問,會使用 cn-interview 標記。
另外,自己不想主動打擾大家,但我想先做三/五個練習,請問,有沒有朋友願意自薦?
聲譽等級不限,男女不限,年齡不限,居住地區不限 : )
我想從這些練習中,定出一些概括問題。
但主題一定是 「我的 Steem 之路」